福州市鼓楼区软件大道89号10号楼华兴创业中心 14559353551 slanted@yahoo.com

企业文化

热血未凉!常州球迷赛后坚守看台:输球不输心,这才是足球该有的样子

2025-07-23

7 月 20 日晚,常州奥体中心的雨幕中,36712 名球迷用嘶哑的呐喊声为 0:2 告负的常州队送别。终场哨响后,看台上 “继续战斗” 的口号声比开场时更震耳欲聋,数百名球迷高举着 “城市英雄” 巨幅海报,与绕场致谢的球员们泪光交织。这一幕,让现场解说黄健翔哽咽感慨:“中国足球最珍贵的火种,藏在常州球迷的眼睛里。”

一、连败阴影下的 “反常识坚守”

当电子屏定格在 “苏超七连败 + 零进球” 的冰冷数据时,常州球迷用最炽热的方式诠释了忠诚的含义。据体育局统计,自 6 月开赛以来,尽管球队一场未胜,主场观赛人数却从首战的 2.1 万飙升至 3.6 万,甚至超过了同期中超联赛的场均上座率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端午对阵南京的雨战中,76 万人参与抢票,将 “苏超” 推上全国热搜榜。这种 “越输越爱看” 的现象,打破了职业体育的常规逻辑。

在淮安客场 37℃的高温下,球迷们自发组成 “清凉补给站”,为抽筋倒地的球员递上冰毛巾;对阵无锡的比赛中,中华恐龙园的工作人员穿着恐龙玩偶服冲进看台,带领 200 多名市民用常州方言高唱助威歌。这些细节,构成了常州足球独特的文化景观。正如球迷会会长曹戟所言:“我们支持的不是一支球队,而是这座城市的精气神。”

二、草根足球的 “车间式浪漫”

这支由银行职员、小学教师、建筑资料员组成的 “混搭天团”,用最笨拙却最动人的方式打动着球迷。球员张睿在赛后采访中透露,为了备战南京的雨战,全队连续两周每天下班后加练 3 小时,有人甚至暴瘦 10 公斤。这种 “车间式” 的拼搏精神,与常州作为工业城市的底色完美契合 —— 就像老纺织工人退休后仍雷打不动地坐在固定看台,青训家长一边当志愿者一边核验球员信息,他们将对制造业的匠心注入到足球信仰中。

更具戏剧性的是,当网友调侃球队名称 “常州” 因连败被 “输到只剩丨” 时,球迷们反而将自嘲玩成了破圈营销。官方推出的 “恐龙妹” 玩偶、“叫南哥” 帆布包等周边产品预售秒空,文旅部门更是推出 “客队球迷免票游恐龙园” 的反向操作,单场带动 15 万游客消费。这种将失利转化为城市 IP 的智慧,让常州足球意外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。

三、超越胜负的 “双向奔赴”

比赛结束后,球员们眼含热泪比出爱心手势,球迷们则用手机灯光组成银河为他们送行。这一幕,与三天前米卢现身看台时的场景形成奇妙呼应 —— 这位曾带领国足冲进世界杯的传奇教头,在看台上全程站立鼓掌,赛后专门找到球员勉励:“你们让我看到了中国足球久违的纯粹。”

这种情感共鸣在数据中具象化:本赛季常州球迷会规模扩大两倍,成员从 800 人激增至 2500 人,其中 30% 是首次接触足球的新人。更令人动容的是,一位跟着父亲看球的 8 岁小球迷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:“爸爸说他们像我们班的足球队,虽然总输但从不放弃。” 这句话,恰好点破了常州足球的精神内核 —— 当职业联赛被金元足球裹挟时,这支草根球队用 “输得起” 的豁达,重新定义了足球与城市的关系。

在双桂坊美食街,输球后的球迷们排着队吃银丝面、配萝卜干炒饭,用这种常州特有的方式消化苦涩。文旅部门顺势推出 “足球 + 美食” 路线,将球迷助威口号印在景区门票上,让失利的夜爱游戏登录网页入口晚变成城市文化的秀场。这种 “赛场失意,文旅得意” 的策略,意外激活了城市经济 —— 据统计,常州队主场比赛日周边餐饮收入环比增长 40%,恐龙园客流量翻倍。

而在更远的未来,这种精神正在悄然改变着城市基因:常州市教育局已计划将足球课纳入小学必修内容,球迷会发起的 “一元众筹青训基金” 三天内筹集 50 万元。正如体育评论员白岩松在专栏中写道:“常州球迷用行动证明,足球不只是胜负,更是一座城市对抗平庸的勇气。”

热血未凉!常州球迷赛后坚守看台:输球不输心,这才是足球该有的样子

当最后一盏球场大灯熄灭时,看台上仍有数十名球迷不愿离去。他们哼唱着常州民谣《梳篦谣》,用手机照亮球员退场的通道。这束光,比任何进球都更璀璨 —— 它照见的,是中国足球最本真的模样:无关胜负,只关热爱。